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农耕文明而非游牧文明,原因何在?
所谓文明是人类创造出来,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是人类为了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自然行为和社会行为所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
文明大体分为两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管仲有言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古代文明
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方式主要是采摘和狩猎,都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后来发展到了游牧的生存方式。那为什么文明不是由保留狩猎业的游牧民族创造出来的,而是由再后来的农耕民族发展起来的呢?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所谓的游牧,是一种大游牧,不仅包括草原游牧,也包括海洋“游牧”。
其根本原因是两个民族对自然改造、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农耕民族在合适的纬度范围内,有了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在大型河流流域之中,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淡水和养料;在平原地区,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农作物种植。这样一来,农耕民族可以生产足以养活较多人口的生活资料。可以形成人口规模化、工具专业化、管理制度化等的模式。而且农耕社会很少受到其它生物的侵扰和制衡。
农耕民族
反观游牧民族,草原是其根本。加上其他生物,比如:黄羊、兔、狐狸、旱獭、狼、马、牛、羊、狗、人等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生态体系中的生物必须相互制约、达到某种平衡才能平稳、健康地发展。否则,不仅各种生物的生存会受到威胁,更可怕的是,生态平衡被破坏,草原还有可能会沙化并最终退化为沙漠,甚至给这个地球、整个人类造成灾难。
游牧民族
如此看来,与农耕民族相比较,游牧民族受自然制约更多一些,在自然界面前更加被动。而农耕民族更善于改造自然并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此一来,农耕民族比游牧民族更容易保证人们的基本生存。另外,游牧民族之所以被称为游牧,就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都是向着草肥水美的地方迁徙,而且也最好是以迁徙的方式使之前所居的草原得到缓冲和修复,原因是:如果长期在一块儿草原上居住,这片草原会被毁坏、沙化。农耕民族不喜欢迁徙,他们是长时间地居住,有时甚至几代人都居住在同一个地方。这样农耕民族才更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创造和发展高度发达的文明。关键的是,游牧民族一直保留着狼性、野蛮的精神或性格,这是与文明的发展相悖的;而农耕民族在不断地抑制和驾驭人类自身的狼性和野蛮,文明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地带分布
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即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这些国家在相似的纬度范围内;都有大河流经这些地方,形成淡水流域;都是平原地带,便于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等等。
综上所述,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都是农耕文明而非游牧文明,其根本还是在其物质资源丰富程度或其经济的发展水平上。农耕民族较游牧民族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而且只有在其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其精神文明才能得到发展。而且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地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和进化。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到这里,欢迎爱好历史的朋友在评论区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感谢阅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